你有聽過微聽損嗎?
原來聽力並非「有」或「無」
而是可被分類為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
#微聽損 不僅難以被察覺,還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小朋友的發展,影響寶貝學習能力與社交自信。
還有喔!除了先天性兒童聽損,孩童的聽損也有可能發生於寶貝成長過程之中,
如:中耳炎、腦膜炎等⋯
所以我們邀請爸比媽咪,時刻注意孩子對於聲音的反應,或寶貝在學習語言的發展的表現,任何異常狀況都可以隨時尋找寶貝的兒科醫師把關孩子聽力,創造孩子美好的有聲世界。
新生兒感覺神經性聽損基因篩檢
在新生兒先天性疾病中,聽力缺損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。
根據國內研究統計,台灣新生兒患有先天性雙耳中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約為1/1000~3/1000,若加上輕度及較晚發病的聽損兒童,則發生率可能更高達1% - 5%,其中約有三分之二為遺傳基因導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超過90% 聽損新生兒的父母親聽力都是正常的。
嬰幼兒的聽力發展與語言學習密不可分,如果能進行新生兒聽損基因篩檢,再搭配政府補助之新生兒聽力篩檢,及早診斷,及早介入治療,把握出生至6個月前的聽力矯正黃金期,對聽損寶寶的語言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除了能幫助孩子及早治療之外,基因篩檢更能準確地決定聽損治療的重要方針,大約有5到10%的新生兒聽損與神經發育相關,手術安裝電子耳對改善聽力的效果有限,及早發現,醫師才能及早為孩子安排積極的聽語復健及手語學習。
另外,基因檢測也可以提早找到合併特定內耳結構問題的孩子,讓醫師可以提醒家長孩子需要終生避免服用會造成耳毒性的藥物,也不能從事容易撞擊到頭部的運動,例如如拳擊、橄欖球,提供孩子更全面的保護。
新生兒聽損基因篩檢的準確率
目前的新生兒感覺神經性聽損基因篩檢已涵蓋華人90%的聽損基因點位,而台灣感覺神經性聽損兒童的基因變異,又以GJB2、SLC26A4(又稱PDS)基因及粒線體12s RNA基因這三個基因最為常見,大約佔所有神經性聽損兒童的1/3。
檢查方式: 在寶寶出生48小時後,可連同新生兒篩檢採取少許的腳跟血,
寄交相關單位進行檢驗,不會額外增加寶寶抽血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