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癲前症風險評估
子癇前症(Preeclampsia),又稱為「妊娠毒血症」或「妊娠高血壓」,對於產婦是相當危險的併發症。據統計,子癲前症在台灣發生率約為2%至8%,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三大主因之一。 子癲前症,又指懷孕20週之後出現了妊娠高血壓,且合併蛋白尿或全身性水腫;而「子癇症」則是指未有癲癇病史的孕婦,因未能控制好「子癇前症」,進而出現全身性抽筋(癲癇症狀)或昏迷,嚴重恐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、早產等高風險,不可不慎。
-
為什麼會造成子癲前症?
子癇前症的起因來自胎盤,胚胎著床後,孕婦體內會產生胎盤生長因子,滋養層細胞侵入子宮,讓子宮螺旋動脈擴張,阻力下降,以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供應。但子癇前症患者的胎盤生長因子濃度較低,因此子宮動脈血管擴張不佳,血流阻力增加,胎盤的血液灌流不足及缺氧,使得胎盤的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而引起子癇前症的全身性表徵。
-
子癲前症的高風險族群:
- - 第一次懷孕者
- - 擔心罹患子癲前症的孕婦
- - 年齡超過34歲的孕婦
- - BMI>26.1的孕婦
- - 具高風險疾病、糖尿病、腎病病史的孕婦
- - 經由人工生殖懷孕的孕婦
- - 曾罹患子癲前症家族史的孕婦
-
檢查項目有哪些?
風險評估分析的內容包含母體胎盤成長因子(Placental growth factor;PlGF)與妊娠相關血漿蛋白(Pregnancy-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-A;PAPP-A)的濃度,同時伴隨母體因素帶入評估系統進行風險分析,藉以了解孕婦在此次孕期中對於早發性子癲前症、胎兒生長遲滯、早產的相對風險。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