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因與癥候
急性腸胃炎大多數是吃了受到病原菌(病毒、細菌、黴菌、寄生蟲、毒素等)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,因而出現肚子痛、嘔吐、腹瀉、脹氣、頭痛、發燒等症狀。如果要確定是何種致病菌,一般是要做糞便的培養才知道。幸好大部分的急性腸胃炎皆可痊癒,但仍要小心有少部分的病患(尤其是年齡小或細菌性腸炎感染),會因此而造成脫水、電解質不平衡、腸阻塞、腸穿孔、腹膜炎、敗血症等合併症。
種類
1. 病毒性:急性腸胃炎中最常見的原因。如輪狀病毒,好犯5歲以下的小孩,一開始會先嘔吐,之後才出現水狀腹瀉。
2. 細菌性:糞便有明顯的惡臭味,常可發現有鼻涕樣的黏液或血絲(血絲便),易高燒不退或合併腸阻塞、腸穿孔、腹膜炎、敗血症。如沙門氏桿菌、痢疾等。
3. 毒素: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。
注意事項
1. 預防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,可補充“葡萄糖電解質口服液”。
2. 少量多餐,以清淡、不油膩食物為主。
3. 餵食牛奶的嬰幼兒,可考慮先減低牛奶的濃度;如果2-3天後,腹瀉情況仍不見改善時,則改吃“不含乳糖的奶粉(止瀉奶粉)”。原來就餵食母奶的嬰幼兒,可繼續吃母奶。
4. 已經在吃副食品的較大嬰兒或幼兒,則暫時不添加新的副食品,且可考慮吃米湯、稀飯、白吐司麵包、饅頭、芭樂、蘋果等。
5. 配合止瀉藥的服用,以減輕症狀。而當有細菌性腸炎感染的情況時,則可能須要接受抗生素治療。
6. 已出現紅臀者,除需勤換尿布外,可考慮塗抹藥膏。
7. 仔細觀察小孩是否出現脫水症狀。如發燒、皮膚冰冷蒼白、乾燥無彈性、尿量減少(嬰兒看尿布量及次數)、哭泣時沒有淚水、口腔黏膜乾燥、嘴唇乾裂、嬰兒前囟門及眼眶或眼球凹陷、嗜睡、對刺激反應很劇烈、體重下降、軟弱無力、呼吸急促、心跳變快、甚至昏迷抽搐等。
8. 照顧者和家中其他成員,在吃東西前也務必徹底洗手,以免互相傳染。
9. 避免食用井水、地下水、山泉水。
10. 有下列情況出現時,應住院治療。包括脫水、嗜睡、持續發燒、不斷嘔吐、脹氣併腸阻塞、年齡小的嬰幼兒、呼吸困難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