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,冬天也有腸病毒,只是病例比較少。感染腸病毒痊癒之後,只會在感染數個月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,對於不同型的腸病毒只能有部份免疫力,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,大人也會得腸病毒,只會略微腹痛、喉嚨痛、頭痛。
原因
室溫較高時腸病毒傳染性極強,家中嬰幼兒常因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,經由接觸或飛沫而感染,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照顧者的口鼻分泌物,幼兒喜歡咬弄的帶毛玩具,容易殘留或吃進含有腸病毒的口水,也是傳染媒介之一。
症狀
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樣,許多人感染了腸病毒沒有明顯症狀。較具特徵的腸病毒感染表現為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,有時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症狀。
• 疱疹性咽峽炎: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。
•手足口病: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。
• 有些腸病毒的皮疹會是全身性紅疹,在發燒中出現,特別是克沙奇病毒,部份會合併重症。
• 在某些病童身上會合併肢體無力的現象,是屬於較嚴重。
預防/居家照護
感染腸病毒後,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。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,痊癒後,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,所以要持續勤洗手,注意個人衛生。在發病前幾天,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,具有傳染性,一般而言,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,在家庭與學校中有很高的傳染率。預防腸病毒的方法如下:
•勤肥皂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• 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升免疫力。
• 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•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•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• 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,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
•鼓勵餵食嬰兒母乳,可提高抵抗力。
•玩具請每周經常清洗、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消毒。
• 家長回家後請先洗手、沐浴後再接觸家中幼童。
•戴口罩可降低感染機會;已有症狀者可避免傳染他人。
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:
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,如您發現病童有以下腸病毒重症先兆時,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
•嗜睡
•意識不清
•活動力變差
•手腳無力
•持續嘔吐
• 呼吸困難或心跳加速
• 肌躍型抽搐 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